• 首頁>教育 > 教育
  • 孩子獨立性離不開父母的培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漫長的過程。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父母,我們要做的就是在他們面對世界還沒有自己的意識時就培養他們如何正確的看待世界看待自己。比如說獨立性,幾乎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擁有獨立性,因為獨立代表著這個人的發展將會更寬闊。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家長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1.可以經常對他說“你來試試看”

      00年左右的孩子已經上了大學,可就在這群孩子當中就有很多連生活都不能自理的孩子。比如說洗衣服、打掃房間。更別說幫助父母做一些飯或者是其他的家務。

      一些家長認為孩子還小,所以很少讓他們動手做事情,這也就讓他們喪失了基本生活的獨立性。其實孩子變成這樣父母也很大的責任,因為家長鮮少給孩子過多的機會去學習如何過好自己的生活。

      還記得筆者小時候看到大家包餃子很有趣也想學,可是父母怕我弄臟衣服又怕我浪費了食材所以一直拒絕讓我上手。直到大學一次偶然的團建發現身邊人都會包餃子,筆者就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其實有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做,而是父母不放心孩子做。

      所以,想讓孩子生活獨立,我們父母需要經常跟孩子說:“你來試試看!”

      不管多困難的事情只要多嘗試幾次,還怕有什么不會的呢?

      2.可以經常對他說:“這件事,你可自己決定/選擇”

      其實我們發現,不獨立的孩子最大的特征就是沒有主見。而許多父母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有兩種,一是代替他們做決定二是詢問他們的決定又否認他們的決定。

      比如說,父母想問孩子考試考了第一名要什么?孩子說,想要一個奧特曼玩具。你卻說玩具太多了,換一本書好不好?

      長此以往,被家長不停否認的孩子就會沒有主見。當我們否定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批評他們的思考和選擇。那么孩子對自己的選擇和決定也會失去了信心,瞻前顧后,很多事情自己拿不定主意。

      周國平說:“要讓孩子將來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必須現在就鼓勵她不盲從父母。”

      3.可以經常說:“我看到你的努力/進步了”

      除了生活,孩子的學習也是父母最犯愁的問題,每次加班加點的督促孩子學習,最后孩子的學習還是不理想。這個時候請家長不要說“你怎么那么笨”“你是不是根本就沒有好好學”等話語。

      你要說“我看到你在努力了,你在進步。”信心是孩子獨立和主動的開始,當他對一件事有了勝任感,他就不會總想著逃避。

    發表評論

    登錄后才能評論
    全国探花久久精品,久99视频精品免费观看,激情综合五月开心久久,99精品国产第一福利网站